本文摘要:所谓“魏晋风度”,是其时名士所崇尚、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。
所谓“魏晋风度”,是其时名士所崇尚、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。换言之,是不在乎世人眼光,追求个性张扬,独立特行,不合流俗,不拘礼仪。
今天,和列位聊聊阮咸很有点行为艺术色彩的“魏晋风度”。阮咸,字仲容,陈留尉氏人,魏晋时期名士,“竹林七贤”之一,人称他与叔父阮籍为“大阮”、“小阮”。许多人可能认为有“魏晋风度”的名士情调很雅致,实际上也不尽然。
且看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中纪录的阮咸:自古至今,少有人不嫌贫爱富。汉之后,形成一种民俗:夏历七月初七这天如果阳光好,各家各户都把衣服、被褥什么的拿出来晒一晒,除除湿、杀杀毒。
但到了魏晋时期,这习俗已经酿成了炫富:一到七月初七,富豪、大户人家都把绫罗绸缎拿出来晾晒,如同床上用品、服装展销会一般,“赤橙黄绿青蓝紫”,各竞风骚,弄得贫穷人家都不太美意思把破旧衣物拿出来晾晒了。阮姓是个大家族,同住一个村里,住在北边的人都很富有,称为“北阮”,住在南方的人相对贫穷,称为“南阮”。阮籍、阮咸就住在南方。
到了七月初七,阮咸看到“北阮”又像往年一样,挂出了“赤橙黄绿青蓝紫”,便找来一根长竹竿,在上面挂一条打着补丁的皱巴巴的大裤衩。“南阮”人见了,以为这条破裤衩简直就是一面诙谐之旗,打心眼里感应解气;而“北阮”人的心里则有些不是滋味。有人问阮咸:“你怎么弄了条破裤衩晒呢?”他说:“这是习俗啊,我能免俗?应个景,意思一下吧!”阮咸用一条破裤衩讥笑富豪们无故的炫富,是为了“安贫乐道”,还是一种超然于物外的魏晋风骚呢?一次,阮咸与族人喝酒,嫌用小杯不外瘾,就换了一个大盆子。
正喝得兴起时,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——猪。猪们招呼也不打一声,头往进酒盆里一扎,要与大家争饮。众人连忙把群猪赶走。
回过头来,大家发现一头小猪正和阮咸头挨着头美滋滋地喝着酒,旁若无人。众人提醒阮咸把猪撵走,阮咸却说:“天地造化万物,有贵贱之分吗?我和猪一起‘干盆’又怎么了?”边说边继续和小猪同盆共饮,喝了个淋漓酣畅。
乍一看,是不是以为阮咸有神经病?但细想,这是不是阮咸居心蔑视、反抗封建礼教呢?阮咸母丧期间,姑妈带几个婢女来奔丧,其中有一个是鲜卑人。不几天,阮咸就和鲜卑婢女厮混到一起了。阮咸请姑妈把这个婢女送给他,姑妈允许了。
但葬礼竣事,姑妈却带着鲜卑婢女走了。阮咸听说后,急眼了,立刻借了一匹马,扬鞭去追,也掉臂自己身穿重孝之服。不长时间,阮咸和婢女回来了,大家一看,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:二人“累骑而还”——一个是身穿白色孝衣的阮咸,一个是身满身花里胡哨的鲜卑女,俩人双双骑在马背上,相依、相偎、相拥着,阮咸还口口声声说:“人种不行失”!阮咸真不愧是阮咸,对于私通婢女、未婚先孕,不仅不遮遮掩掩,反而公诸于众。
试想,在众目睽睽之下,做出如此斗胆的举动,就算是在革新开放多年的现代,又有几小我私家能做得出来?据房玄龄《晋书·阮孚传》纪录,厥后这位鲜卑婢女生下一个汉鲜卑混血的儿子,取名阮孚。这个阮孚,也以放纵不羁、酷好饮酒、文采飞扬、潇洒风骚著称。有其父必有其子,信不虚也!后因以“阮咸巷”、“阮咸宅”、“晒犊鼻”、“南阮贫”、“南阮家”、“累骑”、“阿咸”、“小阮”、“盆酌”、“巨细阮”、“免俗未能”、“未能免俗”、“道南居”等,借指贫穷之家,或借指叔侄之居,或借指生活拮据,或谓与婢共一坐骑,或咏载女同归,或借称侄儿,或咏痛饮,或谓不能挣脱社会习俗,或咏穷困。
如:阮咸巷:唐·李端《寄上舍人叔》:“阮咸虽别巷,遥识此时心。”阮咸宅:唐·杨巨源《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》:“浔阳阮咸宅,九派竹林前。”晒犊鼻:唐·李商隐《七夕偶题》:“明朝晒犊鼻,方信阮郎贫。
”南阮贫:唐·张叔伦《旅次寄湖南张郎中》:“闭门茅低偶为邻,北阮那堪南阮贫。”南阮家:唐·陆翱《闲居即事》:“悔下东山石,贫于南阮家。”累骑:唐·段成式《和周繇见嘲》:“傥恕相如瘦,应容累骑还。
”阿咸:宋·苏轼《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》:“朝回两袖天香满,头上银幡笑阿咸。”小阮:宋·陈师道《渔家傲·从叔父乞苏州湿红笺》:“色润朝花光触日。
人未识,街南小阮应先得。”盆酌:宋·王之道《和应资深九日游康乐园》:“诗捷口占那复藁,酒豪盆酌岂论觥。
”巨细阮:宋·杨万里《和文明主簿叔见寄之韵》:“从来巨细阮,一笑更谁知?”免俗未能:宋·朱淑真《七夕口占》:“免俗未能还自笑,金针乞得巧丝归。”未能免俗:金·元好问《被檄夜赴邓州幕府》:“未能免俗私自笑,岂不怀归官有程。
”道南居:清·毛奇龄《寄周焘》:“坐客已倾江左泪,闻君尚在道南居。”。
本文关键词:乐鱼官网app平台
本文来源:乐鱼官网app平台-www.nordofficial.com